国际教育数据平台宜校发布的《汇丰&宜校2021年度出国留学最强中学榜》显示,2021年,无论是美国TOP30大学还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录取的国内学生人数,均比上一年有所增长。
海外名校留学热的背后,是国际学校的欣欣向荣。仅以北京为例,截至2021年底,12所新布局国际学校已投入使用,14所学校已完成规划布局。
2021年,国际学校出现了新的趋势:在民办教育和“双减”政策下,学校设置和管理更趋规范;国际学校更鲜活体现了城市、区域发展活力;国际学校进一步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从名校走向名校
海外留学“皇冠上的明珠”,是美国常春藤学校中的名校,以及英国的牛津、剑桥等名校。
在宜校排行榜中,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4所藤校中的名校,以及录取门槛相当的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被归为大藤类学校。2021年共统计到46份本科offer,与2020年的48份大体持平。
除此之外的美国TOP30大学、以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2021年录取结果,国内国际学校学生的表现都超过了2020年。
比如,宜校2021年共统计到75所学校拿到了254份“牛剑”预录offer。而2020年有67所学校拿到了229份“牛剑”offer,不管是学校数量还是学生人数都有所增长。
从供给方来看,公办高中国际部优势明显。比如,在大藤类学校录取人数方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拿到了10份offer,占全国总量近20%,深圳中学国际部拿到4份,为全国第二。
国际学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仅指招录外籍人士子女的学校,全国现约有100多所。广义的国际学校则包括公立/民办学校国际部、招录中国大陆籍学生的国际学校等,目前全国总量超千所。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国际学校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本身就是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一部分。此外,一批普通高中也在向海外知名大学输送人才。
在宜校排行榜中,就包括南京外国语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厦门外国语学校、青岛二中等普通高中。南京外国语学校本部的排名,甚至还高于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部。
在办学方面,强调素质教育的国际学校也能提供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经验。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长刘燕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他们重点打造了“外语+科技”教育和“外语+艺术”的教育特色,比如与国外艺术院校合作办学,学生可以获得两国高中毕业证。
“我们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至少选修一门艺术特长课程。”刘燕海说。
国际学校的区域布局
国际学校的发展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北京、上海的国际学校在全国领先。宜校根据国外知名大学发放offer的系数,排出了100所国际学校上榜,其中北京、上海分别有18、17所。
近日公布的《北京市教委2021年工作总结》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到157个。但北京还在加快推进国际学校建设,12所新布局国际学校已投入使用,14所学校已完成规划布局。
北京市在2019年启动了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此前,国际学校主要集中在朝阳、顺义两个外籍人士集中的区,三年行动计划将在其他十几个区建设国际学校。
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时,北京市教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曾介绍,在“三城一区”及朝阳、海淀等人才引进密集地区新布局一批国际学校。这也是对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保障。
在宜校排行榜中,深圳、苏州、南京、广州上榜的国际学校数量分列3-6位。
深圳、广州作为大湾区城市,与港澳交流深入。香港的学校到深圳办学,而深圳、广州国际学校的毕业生也愿意申请香港、澳门的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是大湾区知名的国际学校,据介绍,该校面向全国招生。比较特别的是,所有大型竞赛校方都不选拔,由学生自选,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驱动力。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是深圳老牌的国际学校,近年来几乎每年的“牛剑”录取人数都是全国最多,会拿到“牛剑”在国内约一成的预录offer。2021年,该校又拿到了30份,占全国总量的13%。
据报道,2021年有三万多内地高考生报考香港八所高校,最终录取1300人。但据宜校统计,香港六所名校向内地国际学校发放2039份offer。可见,通过国际教育途径申请香港的大学机会更多。
“大湾区国际学校在2021年拿到香港地区大学的offer总量,占到内地总量的近1/4,从数据来看,大湾区的学生确实更加青睐港澳大学。这也可能跟大湾区学生有不少是港籍有关。”宜校创始人肖经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一些发展迅速的新一线城市也在发力国际学校。
合肥安生托马斯学校就在国内快速崛起,由当地政府投资硬件设施,引进安生集团运营,核心团队具有丰富的国际教育运营经验。从该校学生毕业情况看,存在很多低进高出,中进高出的现象。
“国际教育跟一个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我们发现两种情况下区域国际教育发展比较快:一是当地高校聚集,比如西安、南京等;二是当地重视高科技产业发展以及引进高科技人才,比如合肥、武汉、苏州、深圳等。”肖经栋说。
苏州的国际学校名校聚集,且形态多样,其中既有纯粹意义上的国际学校——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又有公办名校——苏州中学,还有民办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等。
国际学校办学新趋势
2021年,国际学校自身建设出现了新趋势。
教育政策让国际学校经营管理更加规范。2021年9月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与利益关联方进行交易。
现实中,很多民办国际学校实行十二年一贯制,这意味着需要将小学、初中部分单独登记为非营利机构。
凯文教育(SZ:002659)原本经营两所十二年一贯制国际学校,两所学校收取的学费可直接作为公司收入。新政施行后,学校与公司架构就将进行调整。
在今年1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凯文教育负责人介绍,将变更两所学校的举办者,学校与上市公司就不再构成利益关联方。后续公司也会稳定持续的与两所学校产生市场化的教育服务交易,包括房租收入、素质教育课程等。
凯文教育负责人强调,此次变化是管理层面、财务合规层面的变动,不会对两个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产生影响。
“民促法实施条例限制民办国际学校的举办者分配利润,以后从国际学校获得高额利润可能性不大。”肖经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但肖经栋也指出,近年来民办国际学校的创办,越发看重学校的溢出效应而非学校营收本身。比如,学校的建设方更看重学校品牌打响后对周边房地产价值的拉动;学校的运营方属于轻资产,风险很小;如果学校是由地方政府建设,地方政府更多将国际学校作为招商引资,引进高端人才的切入点。
“所以,新创办的国际学校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肖经栋说。
“双减”政策要求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而在以往,有的国际学校的性质正是培训机构而非全日制学校。
对学校性质的监管,无疑将提升学校办学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保障师生权益。
国际学校的办学也有新意。一种普通高中与国际课程混合的现象开始出现。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长刘燕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2022年,该校建立了高考学部,开设以国内高考为首要目标并兼顾留学的普高项目。
不过,由于高考和出国留学的侧重点和要求不一,目前国际学校开设高考课程还未成为趋势。
国内国际学校的课程以AP、A-level、IB等国外成熟课程为主,但也有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北大附中道尔顿学院、WLSA上海校区等少数学校自主研发了课程。
“一些公办学校国际部的学生需要参加高中学考,因此要学习普高课程,学校自主研发进行整合国内国际两套课程,可以减少师生的教学负担;一些学校要打造办学特色,不用普高课程也不用国际课程,完全自主来研发。”肖经栋说。
“自主研发课程如果得到国外大学的认可,很有希望形成中国自己独特的国际课程体系,与现在IB、A-level等国际课程体系进行竞争。”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