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后,我唯一的选择是回归家庭

   日期:2021-08-24     来源:今日头条    评论:0    
核心提示:坚定拥护国家政策的背后,我也需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坚定拥护国家政策的背后,我也需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这几年写教育的文章,除了被404的,还剩下四篇,基本的理念都在里面,不赘述,有兴趣可以翻翻。
 
《“爸宝”孙兴慜,什么教育都不如父母的言传身教》
 
《教育的核心本质永远都在家庭,而不是在学校》《我理解的中国教育本质》《我奋斗了这么久,不是为了让孩子上职高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家的目标与个人家庭的目标总体上是契合的,为的是整个国家、民族未来的考量,只有国家好了,民众才能更好,我们的子孙才能更好。
 
但对于个人来说,时间差是残酷的,每个人就这一辈子,也不知道是否有来生,我们的孩子就这十余年的时间,赶上了就赶上了,错过也就错过了。
 
就像买房子,我记得我到北京上大学的时候,来自地方的家庭只要六个钱包支持,努力垫垫脚蹦起来,还是有很大可能够到的。
 
可现在呢?一个选择,天地分别。
 
教育是一种基因,我很自豪自己是湖北人,还是黄冈的,虽然LN发音不分,但在我们那里,教育才是正道,才是所有家庭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无论双减还是八减,绝大多数的湖北人一定还是会将教育进行到底的。
 
其实放大了,中国人在世界,也如同湖北黄冈人在中国,始终坚信教育是可以逆天改命的,再穷不能穷教育。
 
那虽然改革的力度非常大,像扫黄打非一样打击教培,目前根本上的症结还没有解决:
 
中考高考还在,唯一选拔机制还是没变,通道甚至还在缩小。
 
那只要这个规则尚未改变,那对于意志坚定的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东西都没变,只是难度变大了。
 
其实也很难变了,只要优质资源是有限的,趋势就是内卷的。
 
我们知道,教育政策必须配合国家整体战略,当年大学扩招的背景是什么?与国企改制深化改革,工作岗位减少,很多年青人没事干有很大关系。
 
那如今,缺工现象明显,制造业大国向机器制造迈进还需十年过渡期,教育调控功能不得不变,可以理解。
 
但是说实话,个人是很难甘心的。
 
而且,教育其实也没有想象那么难,有的路堵住了,那只要你足够想做成某件事,你就一定能找到其他适合的路。
 
很多东西,只要你不认命,就是在改命。
 
就比如我遇到的那位母亲,她虽然只是一名理发师,但我想她的孩子一定不会差。(《母亲站多高,孩子走多远》)
 
但如果你家长真正就这样躺平,让小孩去玩儿,或者真的完全依赖教育回归到学校家长就放手,那可能最后后悔的是自己。
 
因为教育的本质其实不是淘汰孩子,是淘汰家长。
 
因为好多概念,不是混同在一起说的,完全是两码事。
 
教培机构是违法透支现象严重,而且90%的补习都是无效的,但是:
 
毕竟还有可能10%是有效的。
 
两个朋友的孩子去年高考,我都是深有体会的。
 
一个四中的,成绩都挺好的,但是理化经常需要补习强化,有次我还陪朋友晚上去接她回家,最后去了上海985。
 
一个去年上的清华,孩子很优秀,自主学习那种,理化很强,但为了备战竞赛,也需要去教培提升。
 
她们的家长,都是默默的陪伴、引导、鼓励却不强求,数年如一日,我看在眼里。
 
这才是我所说的真正的高等的教育,而并非一味的鸡娃。
 
懂行的人自然懂,很多事我们不能笼统的看,我们要非常细化的看。
 
正常情况下,其实有两个阶段孩子需要引导的意愿较大:一个是五年级以前,一来需要英语的教学,基础的夯实,二来需要学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主要是训练自主学习习惯能力。
 
另一个是初二高二,重点科目特别是理化的巩固和升级。
 
而这其中,除了第一阶段的第二方面家长为主导外,其余其实都是需要教培补足的,或者说,好的教培是能够填补这个空白的。
 
毕竟,像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从头到尾自己学习不要人操心的孩子,可能1%都不到,而且,青春期的波动还很大。
 
而名校未必都是好老师,好老师如伯乐,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未来的老师还会四处流动。
 
所以客观的分析,一般的家庭,如果你真的是想要孩子瞄着清北,那可能最后能到985,你瞄着985,大概211是稳的,你要都让孩子决定,“顺其自然”,那真的结果不一定如人意。
 
这大概是为什么好多家庭好的,还是愿意走国外那条线的原因,也是被迫。
 
有多少家长兼具那么大的本事和精力?
 
现在各种培训补习班都在受限,我告诉大家一个感受:虽然不一定有用,但教育部门的孩子,鸡娃比一般家长厉害得多,北京还没发布取消暑期学科补习的时候,放假的头一周,有位校长自豪的跟我说,我这一层,都是教育系统教育口家长的孩子在突击补课。
 
双减政策后,大家只能各自理解,各显神通。
 
最后一道关我想过,就是高昂的一对一家教,但随着小范围内的需求旺盛,90%的家庭都会被淘汰。
 
我就是一般的家庭,承受不了,但也不甘心让孩子在如果需要关键提升的环节束手无策。
 
大家不要误解,我并不是一定强迫孩子要干什么,或者成才成名,我只希望和我上面提到的两位知性家长那样,在这个内卷化的时代,能够陪着孩子尽可能的有个很好的知识储备积累,要上一个至少211的学校,如果自己的潜能能匹配爱好就最好了,如果万一理科好能报效国家,解决点卡脖子的问题,那就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我也做了个决定,既然没有那个实力拿钱堆,不如自己多努努力,把书本都捡起来,语数外数理化史地生,陪孩子重走一趟高考路,既是亲子,也是省钱了,相得益彰,再说,好歹也是考进黄冈中学的,不能浪费。
 
之前我已经试验了一下,我给孩子同学办了个写作班,上了一个多学期的课,大家都蛮喜欢,我就想做到能够让孩子不烦就很好。
 
反正中年男人,也没啥兴趣爱好了,油腻的很。
 
她们能走多远,是她们的事,不强求,但我自己尽力了,就很满意了。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热门国际学校 更多>>
国际学校选校升学网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地址: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科学园区东川路555号6号楼7层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830451/54830452
直线:021-54830497 传真:021-5442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