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哪双减?
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二是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也就是关闭K12(从小学至高中)的课外辅导机构。
年初仍被称为是“朝阳产业”的课外辅导行业,在短短的半年间,便经历了普通行业漫长的一生,成为了人人口中的“夕阳产业”。
曾经红红火火的教培机构
一时之间,教培机构忙着裁员,资本忙着撤资,辅导教师们则纷纷忙着下岗,找寻下一份工作。
这项政策将于北京等地进行试点,并逐步向全国各地推行。一些地方的教培机构可能目前仍处于运营状态,但随着政策的推行,也将被关闭。
补课费真的能让孩子不断进步吗
在正式去看教培行业现状之前,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个问题——教培机构此前为何能够成为资本看好的朝阳产业?
答案是因为中国家长们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焦虑。
学习不好的孩子希望能追赶进度、达到平均水平,学习一般的孩子则希望可以借此机会查缺补漏,而学习好的孩子则希望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每个人都有选择课外补习的原因。
但问题是,人人都在补课,其实和人人都不补课是一样的。你在进步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
这就是所谓的“内卷”,即人人都付出了无效的努力,去争夺有限的资源。但个体的收益是没有变化的,这就导致你付出的努力变多了,你的收益却没有增加。
将教培机构一刀切真的能够阻止家长孩子们内卷吗?这还真不一定。
让家长们将孩子纷纷送去课外辅导机构的原因真的是内卷吗?并不是。
内卷只是家长们内心焦虑的一种外部表现,正是这种父母们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促使着他们内卷。
而如今,内卷的方式——教培机构的确被切除了,但家长们的焦虑解决了吗?并没有!
这才是问题所在,简单的一刀切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
人们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原因去内卷,比如费用高昂的一对一家教辅导,此前甚至有考研机构开展这样的新业务:让家长报班,只不过家长会带上自己的小孩“旁听”。
总之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取缔教培机构就全是坏处,至少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它的确减轻了部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高昂的课外机构辅导费用对不少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真正能够解决家长们焦虑的措施目前其实还未出现,需要不断地探索,我们正在见证这一切。
它可能是和德国一样从小就为孩子们分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也可能是走出独属于中国的一条崭新的教育之路。
德国学生小学毕业后会进行分流
无论如何,曾经为了自家孩子们学习焦虑到日夜难寐的家长们,至少可以趁这个机会好好地喘上一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