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在家几天,不少人都经历了亲戚朋友的各种“拷问”。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最经典的“拷问”就是“学的什么专业?能做什么?”。近日,网络上一条视频引发不少网友的共鸣。视频中,一位海洋生物系研究生放假回到家,被妈妈叫到海鲜市场帮亲朋好友挑海鲜。然而她却无奈地说:“我不会呀……”
海洋生物专业就是认海鲜,土木建筑工程就是在工地搬砖,给排水工程就是修下水道……对专业的误解,其实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随着社会领域的多样化,知识的分界也越来越精细,人们对陌生领域的认知首先是从字面上理解的。特别是与本科时通识性学习不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加专业化,许多领域的内容更加专业。从字面进行认识,比起深奥的介绍,对他人来说,无疑是种便捷、简单的方式。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种认识是有着局限性的。专业是从研究方向进行的分类,这种分类不是固定的标签。今天的社会,信息量十分庞大,行业的面貌日新月异。我们应当提醒自己,仅从字面上认识一个专业是片面的。这种方式或许能够提高我们认识外界的效率,但同时也容易导致不够全面的认识。
衡量一个人是否达到要求,有不少专业领域的标准。比如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却不会修电脑,往往会让人觉得专业知识没学好。而近年来,一些高学历人才从事基础教育、家政等行业,又被认为是“大材小用”。这些误解的背后,其实是专业认识上的不到位。
海洋生物专业的研究生被妈妈叫去挑海鲜,这件事情本来是一件小事。背后却反映了现在社会知识分层的细致化,同在大学校园里,不同的专业背后就有不同的学科体系,不同的人对其它行业的了解其实是不够的。人们常说,“专业的事情要有专业的人士来做”,背后也是在强调专业的力量。现在,社会知识体系越来越广博,专业领域已经远远超过了个体认知所能理解的范围。对专业进行简单地归纳,也容易忽略掉个体的差异。
每个人的知识领域是有限的,分工是明确的。整个社会正是靠个体力量的凝结、专业知识的积聚,来取得一次次的进步。专业的领域会有区别,不过对待专业领域和未知的世界,我们应当始终保持着谨慎和谦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