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区房疯了!”这是不少自媒体对近期上海学区房价格的描述。根据对上海房产的最新统计、分析,不少上海新建公办一贯制学校对口的小区房价涨幅十分夸张,最高已经超过56%。而在浦东,有家长感慨,学区房用一天一个价来形容;闵行区的某个学区房板块,因对口一所名初中,在过去半年时间中,价格上涨近70%。无独有偶,有消息称,深圳福田区一个44平方米学区房成交价高达1420万元,即单价为32.27万元/平方米。
去年,上海、深圳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都全面实行公(办)民(办)同招,电脑随机摇号入学政策。目的是为了缓解由少数优质民办小学、民办初中提前招生、掐尖招生所制造的择校热,减轻家长的择校焦虑和孩子的学业负担。
启动这一政策,如果不能加快推进公办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缩小公办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差距,那么,在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入学政策之后,公办学校学区房价格会进一步飙升,家长会通过买学区房的方式择校。当前上海学区房价格飙升,也可以表明,用此政策缓解择校热似乎只是治标不治本。
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是国际通行做法。即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保障所有适龄学生的受教育权,民办(私立)义务教育学校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差异化选择。在我国,“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导致择校热,主要原因是整体义务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以及在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之下,民办学校可通过提前招生、掐尖招生获得生源优势和升学竞争优势。在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主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即择学校特色。在我国,择校并非择学校特色,而是择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
治理这种现象,应该在推进公办义务教育资源均衡,以及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上发力。推进公办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关键在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以均衡为首要目标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做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相当。建立多元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校个性化办学,办出自身的特色。
这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毫无疑问,在实施公民同步招生、电脑摇号入学政策后,会消除少数优质民办小学、民办初中带来的择校热,更不会再出现民办小学、民办初中组织面试“考倒”学生这样的场景,但是,家长的择校需求并没有由此消除。当家长的择校诉求不能通过选择民办学校满足,而公办学校又存在不均衡时,那家长的择校诉求就会转向公办择校。随之而来的就是公办学区房价格飙升。
形象地说,之前优质民办小学、初中择校,家长主要通过“鸡娃”来实现择校目标,而民办择校路走不通之后,则需要靠购买学区房择校了,相对于“鸡娃”择校来说,购买学区房的成本更大,家长的焦虑并没有丝毫减轻。
客观而言,推进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入学政策,给推进义务教育整体均衡发展,创造了好的外部条件。但在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入学政策后,还存在公办学区房热,就说明公办义务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
针对眼下的公办学区房热,权宜之计是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在办学质量差距较大的地区,实行多校划片入学,把热门学校和其他相对薄弱学校划在一起,降低购买学区房的择校功能,买了学区房,不一定能对口进这所热门学校,而要由摇号结果决定。在实行多校划片的同时,要尽快缩小学区内学校的办学质量差距,在各校办学质量相当后,再实施单校划片对口入学。学校办学条件、质量相当,每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不错,家长也就不会再有择校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