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录取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约1.5%一路攀升至2020年的近40%,这也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数学作为高考必考科目,其教育模式也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加之高考数学逐步实行不分文理科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社会对数学的普遍重视和要求。
为满足“大众数学教育”的需求,无论是中小学阶段最基础(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还是高考数学的难度,与20世纪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为,倘若不从基本要求上降低数学教育的难度,势必会造成大面积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遭遇困难,进而选择畏而远之,如此恐将难以实现社会平均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的提升,自然也难以满足未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也造成了中小学教学、中高考评价方面的“天花板”效应,无法很好地承担起精英人才的培养、甑别与选拔功能,特别是有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才。
目前在遵循大类招生、高考成绩作为主要筛选依据的前提下,试图通过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方式选拔拔尖人才,还在持续探索与实践。2020年推出的“强基计划”招生模式,在多元录取方面开发了新路径,而这一“领军人才计划”不用参加高考、单独录取,无疑是开启了另一扇窗口。
一流人才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传承关系,数学大师对青少年数学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发展史上,法国科学院机构的建立,汇集了欧洲各国青年才俊,对法国数学研究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使其迅速发展成为欧洲大陆的数学学术中心。苏联数学家、国际大师柯尔莫哥洛夫喜欢给莫斯科一些有天赋的学生授课、组织研讨活动。在他的带领下,莫斯科大学培养出一大批国际一流的数学大家,并一度成为世界数学中心。美国则通过制定天才少年计划,设立诸如霍普金斯天才少年教育中心等研究机构,形成了针对特殊人才培养的成熟教育体制,从而为美国培养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如今美国已成为世界上资优生教育最普及、师资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数学中心汇聚了一批国际顶级数学大师。
丘成桐无疑是当代国际数学大师,在他的推动下,开辟了拔尖人才培养的“新轨道”,为那些热爱数学、极具数学天赋、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高端的资源平台。通过8年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机制,让这批学生专注数学与相关基础学科的系统学习与研究。只有让他们静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潜心学习研究数学,才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性科研成果。
立足国内,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是该计划值得关注的一点。多年以来,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痛点就是最优秀的人才大多出国培养,并最终选择留置国外。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家高端人才的流失。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多项政策的引导,国内研究水平飞速提升,优秀人才回国服务渐成潮流,多个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的建立及研究的开展,使得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在国内成为可能。相信未来这种立足国内、从本科开始重视科研的人才计划会不断增加。前述计划还提出,特别优秀的初三学生也可以申请参与选拔,这进一步拓展了优秀人才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特殊人才需要灵活的个性化教育。如果按部就班参加升学考试,像数学奇才陶哲轩这样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总而言之,从选拔到培养,“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开启了一种实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方式。眼下,2021年“英才计划”已启动,980名左右品学兼优、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将接受著名科学家的指导和培养,相信这将激活学生的科学兴趣,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沃土。
未来,指向基础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的专项计划将会更加多元丰富,并渐趋往低龄阶段的早期教育发展。基础科学是科技发展的有力支撑,建立更多的一流“学科中心”从事数学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应该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从而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培养更多高端人才。
曹一鸣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