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江苏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建设制造业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困局如何破解?继2017年与太仓市政府合作创立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之后,去年11月西浦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的西浦慧湖药学院,今年4月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的西浦-集萃学院,成为西交利物浦大学直面新兴产业需求,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田。
突破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瓶颈
作为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项目负责人,王绪甲经常要到子公司苏州合众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做技术转移工作。从今年9月起,他又多了个新角色:西浦慧湖药学院的第一位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生。
王绪甲想要深造的念头由来已久。他说,生物医药对高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读博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但身在职场,他一直没有遇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国内公立高校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名额十分有限,在职读博或是带着企业课题深造的机会几乎没有。”
去年新成立的西浦慧湖药学院带给像他这样的药企人一个改变的机会。
生物医药是苏州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西浦慧湖药学院在此机遇中应运而生。西浦慧湖药学院于2020年11月11日成立。学院在专业设置和重点科研发展方向上紧扣产业需求和未来趋势,与包括君实生物在内的十余家知名药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力培养面向产业、面向未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结合公司项目和药学院老师的研究领域,王绪甲最终确定了导师和博士课题——非酒精脂肪肝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药物研究。他的导师团队由西浦慧湖药学院导师、英国利物浦大学导师和君实生物研发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王绪甲解释,这个课题既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也具有产业化的前景,目前该课题已经在公司立项,他担任项目负责人。
西浦慧湖药学院执行院长王牧教授表示:“在主动融入产业生态的过程中,西浦采取了很多开放和灵活的做法。比如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企业选拔的培养对象可以带着企业的课题来申请研究生;对于企业最关心的知识产权问题,药学院的理念很开放,大学的政策也很灵活。”
研究生课题来自产业界真实技术需求
西浦-集萃学院学生周艺是西交利物浦大学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在产研院所属的深度感知技术研究所做课题已近一年。谈到西浦-集萃的联合培养模式,周艺体会最深的是:“我们更多是以问题为导向。我们会做比较深刻的理论研究,但目标不只是为写一篇论文或出一个科研成果,而是要让算法真的能够在现实中落地,真正去推动产品性能,用学术的方法去解决产业的问题。”
“西浦-集萃学院汇集了西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江苏产研院雄厚的产业资源优势,其特别之处首先在于所有硕士和博士项目的设立都是需求导向的。”西浦-集萃学院执行院长马飞教授强调,“从流程上来讲,首先是江苏产研院专业研究所及共建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需求,接着才是我们学院跟进决定是否设立相应的招生计划。”
西浦-集萃学院产业院长、产研院国内合作部副主任庄韦介绍:“我们把研究所顶尖的、专业的应用研发人员,龙头企业里的高级工程师这些产业稀缺的人力资源,以及来自产业前端的课题和高校的资源嫁接起来,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创新人才,填补这方面的人才缺口。”
以教育创新推动产教融合
长期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西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博士指出,当前产教融合的一大困境是产业和企业融入教育的内驱力缺乏,即使有了积极性,如何深入融入也成问题。
对于后一个难题,张晓军指出,产教融合的出路在于教育创新。“首先要将真实问题导向的教育融入产业需求。”他进一步解释,“我们目前的教育主要是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知识体系是核心,大学四年下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地图很重要。然而,面对跨专业和迅速变化中的新兴产业,产教融合的出路是采取研究导向的教育,以解决真实场景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训练能力为目的。”
每年暑假,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都会面向所有本科生组织为期五周的职业发展训练营。今年夏天,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参加了由企业合作伙伴科大讯飞提供的关于智能车的知识培训和实战指导,通过校内赛的选拔,其中一支队伍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中荣获讯飞智慧餐厅组比赛二等奖。
今年是西交利物浦大学成立十五周年。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表示:“十五年来,西浦不断反思教育、重塑教学、再定义大学。从研究导向的国际化专业精英教育,到融合式创新创业的国际化行业精英教育,再到未来导向、平台营造、技术赋能、融合共生的教育创新生态营造,我们希冀通过大胆创新,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大学新概念以及校园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