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十周年观察

   日期:2021-11-22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焦以璇    评论:0    
核心提示:规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10年前,带着紧张和期待,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王明走上了讲台。从一个毫无经验的“毛头小子”到语文学科组组长、副校长,在青海省刚察县这个人口不足5万的西北小城里,王明的教育梦想扎下了根。
 
2007年,国家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从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10年间,十几万名免费师范生回到家乡,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为中西部教育输入新鲜血液
 
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华中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王潇儿时的梦想,因为家境贫困,王潇一家曾为大学学费发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圆了王潇的教师梦。
 
时间回溯到14年前。2007年3月5日,“师范生免费教育”出现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全社会关注。同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出台,实施办法规定,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在招生上着重向中西部省份倾斜。
 
在政策引导下,许多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实现了接收部属师范大学毕业生“零的突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1年至今招收了20多名免费师范生。如今,他们已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和教学新星。
 
如何更好地保障这些师范生的权益,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这项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同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出台,在招生录取、人才培养、就业履约等环节作出全面规定。
 
“从‘免费’到‘公费’,一字之差,却寓意着师范生培养内涵的深刻变化,尤其是为回应社会对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普遍期待,进一步提供了资源倾斜和引导机制,以实现生源、培养、服务等质量的全面提升。”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院长吴薇说。
 
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示范带动下,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政策。目前,全国有28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4.5万名公费师范生到乡村任教,他们散作满天星,照亮了中西部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中学,语文教师平竹玲的诗歌课堂深受学生欢迎。平竹玲从解读意象入手,带领学生徜徉在诗歌的海洋。
 
作为陕西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平竹玲毕业时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的榆林市横山任教。“希望通过教育的力量,帮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地方,让他们的人生多一种可能。”对于曾经的选择,平竹玲从未后悔。
 
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教育,急需一大批好老师。
 
今年8月,教育部等9部门正式印发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调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尽锐出战,以定向培养的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1万名左右的本科层次师范生。
 
“‘优师计划’是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加强版’,传承了我国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核心理念。”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认为,“优师计划”针对目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师资结构性短缺等问题,着力培养乐于从教、扎根基层、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中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启动实施“志远计划”,面向当时尚未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定向招收了147名学生。
 
“今年,北师大还提出‘强师工程’,这是一个从招生、培养、输送到职后支持的全周期教师队伍建设项目,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培养优秀师资。”程建平介绍,“强师工程”着重开展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工作,让优秀师资“招得来、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
 
在吴薇看来,公费师范生的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回得去、教得好、有发展”3个问题,从招生、培养到职后发展各环节都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公费师范生招生要把好入口关,可以参考‘强基计划’的招生方式,增加面试环节,尤其注重心理素质的考核,真正选拔出乐教、适教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郑国民建议。
 
针对培养环节,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院长助理李廷洲认为,传统的教师教育在培养满足乡村需求的教师上存在一定欠缺,应将地方知识、乡土文化、学校特色等融入培养计划中,为教师培养与现实场景精准对接提供保障。
 
此外,吴薇建议,完善公费师范生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师范院校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从教意愿调查和从教胜任力考核,选拔优秀学生探索“六年一贯制”本硕贯通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对于不合适当教师或考核不达标的学生,应建立退出机制,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真正充满活力。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热门国际学校 更多>>
国际学校选校升学网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地址: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科学园区东川路555号6号楼7层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830451/54830452
直线:021-54830497 传真:021-5442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