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80后”院士陶文铨:目标是培养100名博士

   日期:2021-11-01     来源:人民网    作者:郝孟佳、孙竞、实习生丁元贺    评论:0    
核心提示:“培养100名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在谈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时说道。近日,2021年度杰出教学奖颁奖典礼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荣获杰出教学奖。
从教55载,年逾八旬的陶文铨至今仍站在教学一线,被学生亲切地称为“80后”院士。
 
陶文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工程热物理学家、数值传热学专家,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他长期从事传热学及计算传热学的教学与科研,开拓了中国数值传热学教学与研究的新局面,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把“西迁精神”传承下去

“交大搬去哪,我就考去哪!”1957年,在绍兴稽山中学读完高中,十八岁的陶文铨凭着对交通大学的满腔心仪,报考了动力工程系热能专业,成为交通大学西迁后首批到西安报到的学生。
 
正是受西迁教师的影响,陶文铨明白了教育工作的意义,也让他决心从事教育行业。“老师们的爱国情怀深深影响着我。前辈们为国西迁,在三秦大地上奉献热血,迁徙时他们背上行囊就去西安,与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他们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时同风起,时同浪没,尝尽人世间的沧桑冷暖。”陶文铨说。
 
交大西迁,扎根黄土仍然枝繁叶茂,陶文铨形容自己便是这棵西迁大树上的一片叶,深受西迁教师们的栽培。在陶文铨看来,西迁教师们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深耕科研、无私奉献,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此,陶文铨深受启发,“所喜事业,锲而不舍。”教学和科研都是如此,要当好一名老师,必须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教授的课程,热爱教授的学生,站在讲台上要对几百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负责,不能耽误学生一堂课。

用严谨负责贯彻课堂
 
如今,陶文铨已经从教55载,除了出国做访问学者的2年,他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在55年的教育生涯中,听过陶文铨课程的学生有20000多人,已经培养的研究生有140余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国内相关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工作,许多已经成为学术带头人。
 
兴庆校区的阶梯教室是一个能容纳367人的大教室,但来听陶文铨讲课的学生常常不止于此。于是,陶文铨买了20个小马扎,每次上课前让学生摆好。坐着小马扎认真听讲的学生,成为课堂上独有的风景。
 
风景背后,也记录着陶文铨对每一堂课的严谨负责。几年前,陶文铨决定用全英文教授数值传热学,这方便了来交大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虽然有两年的留学经历,但由于在听说读写方面仍有欠缺,所以陶文铨在备课时,不仅要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还要准备英语的表述,对不知道重音的单词赶紧查字典,标到自己的小本子上。每次上课前,陶文铨都会重写讲稿、修改PPT,将自己新的体会和内容融入课堂。“上课就像梅兰芳演《贵妃醉酒》,演一遍有一遍的体会,讲一遍有一遍的收获。”陶文铨表示。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陶文铨寄语广大青年,“希望同学们能传承好西迁精神,学好基础学科,对自己喜爱的事业要锲而不舍,继往开来,勇承时代使命。”
 
将科学研究融入教学

1986年,陶文铨在西安交大主办了我国第一个计算传热学讲习班,首次将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数值计算等领域研究引入国内;1996年,他牵头组建热质传递数值预测科技创新团队,随后创建热流中心,开展复杂热质传递问题数值预测基础研究及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研究;此外,他发明了高效低阻的强化传热技术,突破了国际上“气体阻力增加必大于传热强化”的传统理念,使我国传热与流动的多尺度模拟研究处于国际前列……
 
陶文铨将大部分研究成果都融入所教的课程中。他认为,教学是大学教师的天职,同时教学能使教师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大学教师一定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把最新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如果教师不从事科研,教学内容就会死板、滞后,甚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陶文铨认为,热爱自己的专业、要锲而不舍的努力、认真执着的追求是科学家最可贵的精神。
 
目前,陶文铨团队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动数据中心节能和氢燃料电池性能提升,希望团队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我想通过从事的专业,使得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有话语权,能处于国际前列。”陶文铨说。
 
谈到自己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陶文铨表示,自己的目标是:推动氢燃料电池性能提升和产业化、促动我国数据中心节能技术进步、促进建成储能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并完成《传热学》《数值传热学》教材修订。“我希望还能在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培养高质量人才方面再工作20年。”陶文铨说。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热门国际学校 更多>>
国际学校选校升学网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地址: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科学园区东川路555号6号楼7层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830451/54830452
直线:021-54830497 传真:021-5442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