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却会停止爱自己。

   日期:2021-09-28     来源:德瑞姆心理    评论:0    
核心提示:一家人,女孩学习成绩一般,爸妈的口头禅就是,你简直笨死了。高考后,女孩执意要去一个离家远的城市,要结婚了,爸妈说,你看你找的对象都这么差劲。
一家人,女孩学习成绩一般,爸妈的口头禅就是,你简直笨死了。高考后,女孩执意要去一个离家远的城市,要结婚了,爸妈说,你看你找的对象都这么差劲。
 
当时女孩崩溃大哭:我在你们心里永远就是个废物!
 
最近微博大V@愁容骑士典当记 在微博上写了一件事。
 
一个抑郁症的孩子在复诊,看见小孩子在看书,于是医生表扬了一句孩子真用功。
 
本来表扬孩子是一件好事,没想到母亲却说出一句带有鄙夷和嘲讽味道的话:“用功,假用功。”
 
无论医生怎么叮嘱父母不要这样说,父母还是习惯用这种讥讽的语气和孩子交流。
 
医生顿时被母亲气得跳脚,也很无奈。
 
好不容易把孩子心里的伤痛抚平了,家长却又轻而易举地用一句话,又把孩子扎得满身血窟窿。
 
被父母不断否定贬低的孩子,真的不在少数。
 
这条微博下,就有很多网友感同身受。
 
孩子的控诉他们不是没听过,只是很多父母都没意识到自己的“刀子嘴”,对孩子影响有多深。
 
#01
 
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是关心的话,父母却偏偏反着说,甚至用挖苦讽刺的语气说出来。
 
孩子感冒了,父母的担心和心疼,却变成说出口的:
 
“我提醒你要多穿衣服了,现在感冒了怪谁?”
 
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很焦急,说出口的却是:“这就是你认真学习的结果吗?”
 
刀子嘴豆腐心,被父母用来为自己的不好好说话开脱。
 
却不曾想,那些不能好好说出口的话,有可能真的会像刀子一样,把孩子捅得支离破碎。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父母打压孩子的话题。有个匿名答主说了这样一件事:
 
她患有中度抑郁和中重度焦虑三年多了。
 
日常生活中,小到和朋友相处中,大到跟别人产生的每一场冲突,只要有任何不顺,她内心里永远都会觉得,做错事的是自己。
 
比如跟朋友出去,她用手机叫滴滴打车,车很久没来,她都会不好意思,觉得是自己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如果有人指责她,她甚至无力反驳,就算本来不关她的事,或者责任不在她,但每次她都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导致她状态这么糟糕的原因,就是父亲在她成长中不断地指责和否定。

考了90分,她被父亲当着亲戚的面,教育了两个小时。
 
开家长会老师表扬她认真努力成绩好,父亲就说她都是装出来。
 
高考考得很好,父亲说她撞了狗屎运……
 
父母一味地贬低与打击,只会永久挫伤孩子自尊心,让他内心自卑又冷漠,相信自己真的一事无成,甚至以悲剧的方式得到解脱。
 
临床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语言虐待”,又叫“隐形精神暴力”。是对他人有体系地、持续地使用有害话语或尖刻语调,试图掌控另一个人。
 
虽然是豆腐心,但话一旦出口伤人,孩子就不会记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只会记得伤害。
 
家,本应该是汲取爱和能量,滋养心灵的地方。
 
但是,如果面对孩子,连最基本的好好说话都做不到,家就会变成孩子想拼命逃离的地方。
 
“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却会停止爱自己。”
 
 
#02
 
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在节目《亲爱的小课桌》中,叶一茜和傅首尔都是鼓励孩子,夸孩子。
 
但是徐进凯的妈妈采用的是打击式教育,她理所当然的样子,让叶一茜和傅首尔都无法理解。
 
在徐妈妈的话里,徐进凯身上通通都是不好的。
 
甚至直言说:如果徐进凯够好,能让她满意,妈妈才会喜欢他。
 
有些家长总是热衷于在陌生人面前,无所不用其极地贬低打压孩子,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
 
父母不是不爱孩子,听到别人夸奖孩子的时候,脸上的笑脸和骄傲是瞒不了人的。
 
当傅首尔夸奖徐进凯的时候,她嘴上总是贬低儿子,但是眼神里、笑容上都是与有荣焉。
 
可是她没注意到,那个才一年就已经会讨好她、让她满意的儿子,心已经快被妈妈的刀子嘴戳成了豆腐渣。
 
被打压久了,孩子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值得爱。
 
甚至当傅首尔夸他,他第一反应就是否定自己,觉得自己并没有傅首尔说得那么好,因为妈妈一直都觉得他不好。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就将打压误解成为抗挫。
 
怕孩子被夸奖后会虚荣、会骄傲,又担心太保护孩子的心情,会让他们以后在挫折面前不堪一击。
 
所以总是在孩子被表扬的时候采取打压的方式,殊不知这份好心容易办坏事。
 
在孩子的眼里,吼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多狰狞?
 
网上有一个视频,是以VR游戏的虚拟视角,体验父母情绪失控的情景。
 
视频中的父母,因为孩子玩玩具不收拾,就开始对孩子责骂。甚至最后要把儿子赶出家门,把孩子的游戏机打落,game over。
 
整个视频中,父母愤怒的表情、刺耳的骂声、狰狞的面孔,隔着屏幕都让人感到不适。
 
可是,这样的情景却时常在现实中发生。
 
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普通的调皮,父母只要适当沟通就能解决。
 
图片
 
父母的刀子嘴豆腐心,往往到孩子身上的时候,就只剩下刺进心脏的刀子。
 
孩子最直观的感受,更多的是痛不是爱。
 
孩子的生活积极还是负面,全在父母一念之间。
 
#03
 
何炅曾经说过一句话:
 
“夸奖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诋毁的话要三思而行。”
 
本来是好意的关心和在乎,如果因为感情的落脚点放错了,反而成了刺进孩子心脏上的凶器。
 
因为一句话,它可以软如棉花,刺如针毡。
 
有一则暖心的公益广告,就利用简单的排字游戏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同样的字,换一个顺序,就能把伤人的字眼变成一种鼓励。
 
图片图片
 
当“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换成“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本来伤人的话就变成了一句认可;
 
当“这题你不是练好几遍?笨得喔”换成“你不笨,是这题得练好几遍喔”,本来嘲讽的话就变成了一种鼓励。
 
态度改变,孩子的人生也会跟着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曾经做过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他们从1-6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筛选。
 
然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
 
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实验证明,积极的鼓励,有着塑造人的神奇力量。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和陌生人说话时,我们尚且和声细语,但对家人孩子,却时时正话反说、挖苦讽刺,这是对最亲的人最大的伤害。
 
好好说话,不仅是对自身的修炼,更是维护家庭亲子关系的良药,可以让孩子在和谐有爱的环境中成长。
 
父母子女一场,是很深的缘分。
 
希望我们给孩子的,是温暖有力量的鼓励,是他们向上生长的底气。
 
-End-
 
被父母打骂长大的孩子,心里充满着不自信、没底气,即使长大成人,在人生遇到不顺时,他们在内心都认为这是自己的过错。
 
 
标签: 骂孩子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热门国际学校 更多>>
国际学校选校升学网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地址: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科学园区东川路555号6号楼7层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830451/54830452
直线:021-54830497 传真:021-5442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