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已经开学一段时间了,学生们都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了吗?
你能适应全程使用英文的环境吗?
你能跟上课程吗?
五花八门的国际学校课外活动到底什么才是最好、最有用的呢?
是不是参加的越多越好?
又是不是越高大上的越能打动招生官?
......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国际学校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那些事,希望对各位同学未来的申请之路有所启发~
国际学校活动类型有哪些?
学校常规活动
国际学校是一个多元化的平台,不少学校还有外籍学生,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学校会举办层面创造的活动,例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师生共同参与合作交流;又或者是学校举办的新生音乐会、毕业典礼、节日活动等。
学校拓展社团活动
可以理解为学校的兴趣社团,国际学校会根据师资情况、学生感兴趣的方向组建相应的社团,同学按需参与到社团的活动中。如辩论队,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在辩论方面的才能,辩论队全国获奖的含金量与美国著名的英特尔奖、西门子奖等齐名。
自己探索的课外活动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为他们提供发展爱好的机会。很多学校已经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兴趣课程,包括但不限于马术课程、小语种课程、STEAM课程、高尔夫课程,如果你喜欢弹钢琴,那么可以去欠发达地区义务教授钢琴课程等。
还有参加学术团队,国外招生官都比较重视学生在国际竞赛上的成绩,所以中国很多国际学校都相应的开设各种创意类活动,如机器人设计、AI技术、环境科学等,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许多课外的竞赛,并获得荣誉来凸显出自己在课程以外的学术兴趣和才华。
社区服务
志愿者活动、环保、慈善等。
学术类活动
学术类活动主要有两种:学术竞赛和学术研究。学术竞赛主要是指被多所海外大学认可的国际竞赛,种类繁复。设置的科目也较为多样,但是大部分以理科类竞赛为主,比如STEAM类的世界机器人大赛、数学类的IMC国际数学竞赛(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Competition)、AMC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Americ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等。
在申请中,优秀的竞赛奖项能体现学生出色的学术能力和敢于挑战的个人素养,为学生的申请增加砝码。
如何判断哪些活动更重要,怎样进行权衡?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呢?
为什么课外活动如此重要呢?
提供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挥潜能,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视野,对于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从升学的角度来看,通过研究学生的课外活动,招生官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时间投入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例如,如果学生曾获得过国家级的重要奖项,这将成为名校申请时的额外加分项。名校的招生官也希望通过课外活动看到学生是否具备领导能力、影响力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等,这些都是名校非常看重的个人品质。
从培养个人能力的角度来看,课外活动是课堂授课之外的完善和延伸。学生透过参与课外活动,可以不断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潜力,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观察角度,也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通过参加长时间的课外活动学习,学生能够充分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这些能力在未来的海外大学生活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如何选择课外活动?
要记住,课外活动的深度远比广度重要。活动不是越多越好,质量比数量重要。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想要比泛泛尝试五项活动,专注于擅长一两种活动并取得成就的申请者更能让招生官印象深刻,也更利于让申请文书变得立体化。
哥伦比亚大学前招生官Emily B.Wolper曾经写道:“作为一名前招生官,我更希望看到的是申请者有两到三项深度参与的活动,而不是列举一大堆所谓的社团活动。虽然尝试新的活动或社团值得鼓励,但更重要的是持续参与一些核心活动——热爱并愿意投身其中的活动。招生官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持续稳定的活动参与经历。”
从申请的角度看,一个课外活动好不好,关键看“兴趣与忠诚度”、“影响力”、“时间与项目管理能力”三个维度。
所以,再一次重申!不要轻易被周围同学与朋友干扰盲目追寻参加活动的种类数量!大家应该有明确的热情、真正喜欢的东西,运动、乐器演奏、画画甚至养小动物,然后根据自己的热爱规划自己适合的系列课外活动。
可是小编还要说回来,质量固然重要,但没有数量也是万万不行的。数量还是要尽量要5项左右更有优势。如果参与的活动过少的话,会给招生官留下不努力、没有爱好、没有特点的印象,非常影响录取的机率。
活动时长最关键,越长越好是定律
参加课外活动,坚持的时间越长,越能说明你的投入程度,招生官越会觉得你是一位有意志力、能够坚持的申请者。无论什么情况,活动时长越长就是越好。
如何规划课外活动?
小编曾接到很多相似的家长反馈,“孩子平时要上课,寒暑假还要准备标化,根本没有时间去搞活动!”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又该如何合理规划课外活动呢?
提早定方向、打基础(9年级)
课外活动被认可的最早年级是Year9,但学生可以提前做好打算,定好方向,如果在艺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更要从小培养,并且坚持下来。
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10年级)
通过前期的活动实践,学生对各种活动已经形成全面的认知,这个时期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长期坚持,同时也能反映出申请人的个性特质。
保持原有优势,同时拓展新领域(11年级)
精英大学并不喜欢那些对于各种活动都有所涉猎却无一精通的学生。因此建议大家对活动内容进行筛选,最终选择几个重点项目继续参加。在有精力的情况下还可以拓展新的活动,提升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
精心策划体现才能且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12年级)
随着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以及申请日期的临近,学生可以利用以往经历积攒的人脉等资源,精心策划一项具有一定规模、能够体现学生个人能力和才能、具有社会服务意义的活动。
在三到四年的课外活动经历中,学生除了要努力参加各项活动,还应当注意比起一帆风顺,困境中的反应才更能让招生官发现申请者的真实素质,也更能。
把活动当成自我提升的方式和路径,而不是应付申请的工具,这样才能真正在活动中学习到知识,感受到成长。
如何找到你的课外活动
首先最重要的也是最快捷的途径就是学校的官方网站,你可以看到最新的信息,学校网站的活动和各种协会(俱乐部)的介绍。此外,一般学校在每年年初会有公平的俱乐部。
需要自己探索的活动,你可以从社会活动里寻找你感兴趣的活动,也可以最简单的就是根据你的课程也可以做一次探索活动,不信的话,就一起来看看今年被剑桥大学录取的武外英中A-Level班的郭星妤和彭译欧的课外活动吧!郭星妤高二时在担任经济课代表时申请成为助教,每周主动帮助同学答疑讲题,并且利用暑假期间编写了一个经济学的学习纲要。彭译欧则是在武汉大学在读生的帮助下一起去进行针对经济形势对夜市和城市结构的影响进行社会调查。为此她在两个月的暑期内多次走访并且最后还写相关调查报告。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这两位小女生让你刮目相看啊!
有人从申请专业上着手,有人就将自己的兴趣深度开发,执着追求。同样被牛津大学录取、贴上”技术迷“标签的黄思成就是将自己从小到大对技术的着迷在7个月的时间里和同学通力合作设计出不用浇水的智能花盆。
由于学校鼓励学生加入学校的俱乐部,所以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定的要求,但是某些特别的俱乐部鉴于资格类、专业知识类也会有一定要求,比如NHS(国家荣誉协会)将要求教师推荐;另一个例子是俱乐部法律对相关课程的要求。
如果你发现没有你感兴趣的活动,你还可以申请新建一个俱乐部,当然了,成立一个俱乐部还很辛苦,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今年同样被牛津录取的鲁瀚翔就组建了外校第一支室内乐团,不仅人数上已经有30多人,而且吉他手、钢琴手个个不缺,曾经还在武汉第二届学生器乐比赛中夺冠。
由于这一类课外活动通常都会有出勤率要求和加入俱乐部的报名费用问题,所以建议你一定要适当选择活动类型和数量,不能过度牵扯你学习的精力。
以上就是《国际学校课外活动“五花八门”!如何选?才更得TOP院校招生官青睐!成为加分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