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1-08-13     来源:头条    评论:0    
核心提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根本诉求,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需求的现实路径,是在教育发展已取得成就基础上的精耕细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堵点难点,精准施策。从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来看,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根本诉求,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需求的现实路径,是在教育发展已取得成就基础上的精耕细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堵点难点,精准施策。从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来看,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打造面向智能时代的教师队伍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类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驱动人类社会向智能时代迈进。为顺应时代变化,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为此要着力提高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
 
  第一,打造具备新知识的教师队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相对被动性。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中介主体,教师需要将人类已有知识按照社会需求总结、提炼并传递给下一代,以完成知识的代际传递。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为复杂,这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教师努力探寻新知识,具备与知识对话的能力,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角色转变为知识创造者和传递者的双重角色。这里所谓的新知识既包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知识,也包括教师不断完成自身知识更新的知识迭代;还要求教师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将专业发展融于个人成长过程之中,真正实现专业发展的“耗散”过程。
 
  第二,打造具备新技术的教师队伍。智能时代改变的不单是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包括知识传递的方式和师生交流的方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教师掌握智能时代信息交换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教育教学方式由一元迈向多元、教育教学场景由校园走向云端的新变化。智能时代要求必须打造适应智能时代的教师队伍。打造具备新技术的教师队伍要体现在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过程中。一要融合信息技术,完善教师职前培养体系。要把好教师输入关,加强教师供给侧改革。在师范院校和高水平综合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教育等相关专业及课程,培养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教师。二要加强教师在职研修,将信息技术纳入培训内容,开展面向智能时代的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校本培训等多种渠道,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及智能教育专业化水平。强化教师主观意愿,引导教师主动适应新技术,打造信息化的智能教学团队。
 
  制定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办学标准
 
  高质量的办学标准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客观依据。办学标准预设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高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制定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新办学标准。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诉求。基础教育必须兼顾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现实要求,把优质和均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保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也要重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教育质量的提升,实现对均衡发展的理性超越,办学标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承担更重大的“底线思维”的角色。在制定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办学标准时,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行政管理与学校发展的良性调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秉持“以学生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基本理念,走回归教育本源的道路。在办学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努力实现组织管理主义与专业管理主义的调和,既注重学校管理的高效,为学校办学提供可供参考的标准,又要注意尊重学校办学的自主权,为学校差异化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一要发挥办学标准的兜底功能。通过办学标准的制定,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优质教育资源向教育发展水平薄弱的地区和学校倾斜,精准施策,填平教育发展“谷地”。二要发挥办学标准引领方向的功能。办学标准作为政府重要的政策工具,要充分发挥协调、导向作用,通过政府与学校协商制定基础教育发展的高质量标准,引导各级学校在共性中寻求个性,自主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标准引领发展。
 
  第二,注重基础教育办学标准的动态修正。基础教育办学标准需要与社会需求的新变化相适应。一方面,办学标准要体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前瞻性。要基于未来社会人才培养需求设计办学标准,切实体现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办学标准的设计,体现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的重要地位,突出基础教育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办学标准必须体现前沿性。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办学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发挥前沿、引领作用。办学标准的前沿性,一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理念的前沿上,要基于未来社会需求为基础教育学校设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教育理念和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二要体现在学校设施的设置上,要基于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理念设定学校设施标准,以适应受教育者规模性变化带来的影响;三要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确保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特别要注重对教师个人道德素养的高标准和严要求,通过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标准促进基础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四要体现在学生质量标准上,要通过学生培养体现办学结果,摒弃以分数衡量学生培养结果的固有思维,基于“4C理念”(批判性思考、沟通、合作、创意)重塑学生培养的质量标准,将培养富有生命力、具有强大底层能力的学生作为基础教育学校的基本使命。
 
  第三,注重鼓励各地完善基础教育办学标准。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百花齐放”的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设定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洼地”,在国家设定统一标准的前提下,一要维护国家标准的权威性,要设定国家统一的基础教育办学标准,并将之作为基础教育办学的基本规范,作为“底线”“红线”,保证基础教育办学质量;二要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完善地方基础教育办学标准。要尊重不同地区、学校的办学风格、不同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消除同质化影响。
 
  构建满足人民教育需求的治理体系
 
  高质量的治理体系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当前,教育发展从外延式、追求高速发展转向内涵式、追求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重塑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满足人民教育需求的教育治理体系,需要突破传统的多元主体之间的权责障碍,厘清政府、社会、学校等多元主体间的权责关系,探索多元共治的理想样态。
 
  第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政府,政府在新型治理体系构建中肩负着最为重要的责任。一要明确政府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政府在标准制定、资源保障、制度设计等方面必须承担主责,引领其他主体共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二要明确政府权力边界,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充分理解多元共治的内涵,在保证合法性的前提下,把教育教学工作交给学校,把评价、决策咨询等工作交给社会。三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即从宏观上把握基础教育发展方向,对学校和社会组织给予指导与监督。
 
  第二,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基础教育学校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最直接的执行主体,各级学校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一要明确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结合基础教育办学规律,降低管理职能主义在学校中的作用,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及人事管理等方面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二要推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发挥专业职能主义在学校中的作用,注重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变革,提升各主体的运行效率,以满足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要求。三要吸纳家庭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参与修订学校章程、审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实务。逐步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第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社会组织的有效参与,新的治理体系必须注重引导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基础教育发展。一要依法设置科学合理的准入机制,引入恰当的市场竞争机制,对社会组织的专业性、独立性等进行认定。二要对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专业性和公信力进行监管,设置退出机制。由此建立起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基础教育治理体系。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热门国际学校 更多>>
国际学校选校升学网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地址: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科学园区东川路555号6号楼7层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830451/54830452
直线:021-54830497 传真:021-5442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