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日期:2022-06-06     评论:0    
核心提示:大脑分为思维和情感两个部分,人际关系方面情商智力技能,只有通过亲身交往体会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脑中发育出来。
成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老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孩子在小时候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已经定型,后期孩子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
 
孩子在幼年形成的很多习惯,到了大学时期再去纠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0到7岁阶段是一个人智慧形成、心理定型的关键阶段。
 
而3岁和7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3岁前的孩子还是懵懵懂懂的,到了3岁以后孩子便会进入各种能力建立的初级阶段,开始大量地吸收外界信息,开始认知我们所处的世界。
 
因此,父母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好好培养、教育孩子,不要做无知的父母。
 
1、生活作息要规律
当今社会,各种因素叠加,很多人习惯于晚睡。孩子跟随父母,晚睡也成为普遍。早睡早起,似乎已经成了大人和孩子最难自律的事。
 
数据显示:我国95.5%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平均仅8.7小时/天;90.8%的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平均仅7.6小时/天;84.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平均仅7.2小时。
 
孩子的睡眠是何其重要,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孩子长期睡眠不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个子长不高、免疫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问题,可谓百害无一利!
 
健康和有节律的饮食和起居习惯,会让孩子每天元气满满,身体健壮,情绪平和。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科书,想养育一个自律的孩子,首先我们自己要自律。
 
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立规矩,也要给自己定目标:过有规律的生活。每天起床、吃饭、学习、娱乐、运动、睡觉等时间要有个大概的规划,并坚持带着孩子执行。
 
2、餐桌上规矩不可不教
很多时候,我们避免不了要带孩子参加各种场合的聚餐。细心的家长会发现,有些孩子在餐桌前礼仪教养非常好,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誉。
 
然而有些孩子也是聚会上的“焦点”,却是不停地敲打杯盘,一个劲只挑自己爱吃的食物,吃不完还乱丢,甚至上蹿下跳搅得众人不得安宁。
 
这样的孩子带出去,实属尴尬!
 
世界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一个人的礼仪教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餐桌这样的细节之处。在家吃饭要有规矩,在外就餐更要懂礼仪,比如:
 
用餐长者先,幼者后;吃饭不能左顾右盼或边吃边玩;吃菜不能挑挑捡捡,夹了不能随意放回菜盘;用餐过程,保持桌面整洁;吃饭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不说话……
 
餐桌上看似不经意的动作,透露的却是孩子的风度和修养。
 
3、创造合作、交往的机会
合作交往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快乐的重要源泉,孩子在合作交往中既享受了快乐,又制造了快乐。
 
让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角色,感受相互关爱,使他们懂得了被人爱和爱他人都是快乐的。
 
同情和关爱他人,也是情感智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关系到孩子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对于独生子女的家长和幼儿教师来说,孩子在这个方面的情商如何,更是关系重大。
 
如今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是三个家庭的未来,是三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六个成年人的精神寄托!
 
如果培养出一个性格开朗的好孩子,那幸福是没法形容的,但如果家里出了一个逆子,那精神痛苦则不堪言状。
 
所以我们应重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给孩子关心别人的机会,和他们一起进入快乐的交往游戏之中。
 
这些光靠“说”是绝对不行的,还必须要让孩子有亲身经历。
 
因为人的大脑分为思维和情感两个部分,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商智力技能,只有通过亲身交往体会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脑中发育出来。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热门国际学校 更多>>
国际学校选校升学网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地址: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科学园区东川路555号6号楼7层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830451/54830452
直线:021-54830497 传真:021-5442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