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惠灵顿学校宣布最新任命:杨洋博士被任命为天津惠灵顿学校执行校长。她将与天津惠灵顿学校总校长Julian Jeffrey先生一起共同继续领导和管理学校,并负责天津惠灵顿幼儿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国际课程中心的管理职责。
01解除「封印」,不断突破自我
走进杨洋,先从她的教育经历讲起。
杨洋的妈妈是老师,受妈妈的影响,她在幼儿园玩过家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扮演老师的角色。她也会买很多娃娃放在床上,让它们当学生,她来当老师。在她看来,“我天生就是要当老师的”。
她在南开中学度过六年中学时光,高中阶段是学校学生会文体部部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校长非常欣赏她,希望她毕业之后可以回到南开中学做老师。就这样,杨洋被保送到天津师大读英语专业,毕业之后回南开中学任英语老师。接下来从老师到团委书记,再到国际部主任,杨洋在南开中学慢慢地积攒经验,成就自我。
杨洋的爸妈也毕业于南开中学,在他们看来,天下最适合女生的职业是老师,最适合当老师的地方就是南开中学,所以杨洋拿到了天下最好的职业。但她并未止步于此。
在南开中学工作的第17个年头,杨洋到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天外”)做副校长,面对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挑战。天外,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下,于1964年创建的全国最早一批外国语学校之一。杨洋在天外的时间并不久,她回忆道:虽然仅在天外工作一年多的时间,但她非常感恩这所学校带给她的成长与锻炼。而工作一年后选择惠灵顿学校,对她而言,也是人生的重大转折。
这个转折,出现在杨洋的41岁。这对于一位从业者,是害怕改变的年纪。当时她面临两个选项:要么继续在公校里工作,端着“铁饭碗”,平稳地等待退休;要么辞去公职,在动荡的市场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幸运的是,她的先生非常了解她,并建议她选择喜欢做的事,不留遗憾。从收到惠灵顿邀约,到正式入职,杨洋仅用了3周的时间,而这3周,也为她开辟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截至现在,杨洋已经在天津惠灵顿工作了六年多的时间。她说,“在惠灵顿六年多的时间里,我从来没有感到职业的倦怠期,反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了自我。很感恩惠灵顿这个平台,让我每天都能感受到自身成长的快乐,很感恩身边有家人、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给我的包容和支持。虽然不知道是否能够胜任,但是我会像鼓励学生一样鼓励自己:拿出勇气,直面挑战!”
02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杨洋的个人教育理念是: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一个好的学校,就是无论学生走到世界哪个角落,当他想起惠灵顿的时候,都会有一段非常温暖的回忆。
提起个人教育理念的形成,她讲述了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德国老师。杨洋曾经在德国工作了一年,担任对外汉语老师。在德国期间,她记忆犹新的一个细节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室外罚站,过了一会老师走出来蹲在小学生面前,和他交谈。杨洋不清楚两个人交谈了什么,但是孩子一直在认真地点头。最后老师抱了抱那个孩子,孩子高高兴兴地拉着老师的手回教室了。杨洋说,从那一刻她意识到,全世界任何国家,就算是很小的学生,或是受到严肃教育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期待。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杨洋的妈妈,现在已经70多岁了。在她当班主任的那些年,每年都会收几个干儿子,直到现在,每年的大年初一都会有各届学生去家里拜年。甚至在做手术的时候,守在门外的都是已经成家立业的学生们。妈妈对学生的爱,杨洋最能感同身受,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杨洋的教育观:“每个孩子对好老师的判断是不一样的,但是只要你是真心为孩子付出,真心想要成就他,他是感受得到的。”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杨洋身边的一位老师。学校的学生杂志社采访一位特级老师时,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问题:“您最大的遗憾是什么?”,这位老师回答说“我最大的遗憾是我的儿子不如我的学生”。杨洋说,一位好的老师,要把这种无奈和小小的遗憾平常心化,自己的孩子不如考入TOP学校的学生优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这不妨碍老师为自己的学生骄傲,更不妨碍他爱自己的孩子。“如果没有一个能够为别人的成绩而骄傲的心态的话,可能你就不适合当老师”。
杨洋一直拥有这样的教育理念,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她会因为在大英博物馆碰到自己的毕业生自豪,也会因为多年前的毕业生长期与她分享生活而幸福。在她看来,做教育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老师就是在跟人打交道。你会遇到不同的人,而人又是最多变的,每天遇到的事情都在变,所以工作就不会有任何的倦怠期,相反会一直对职业保有新鲜感。”
杨洋始终致力于成为更好的教育者,也在努力成就更好的孩子。
国际学生眼中的杨洋
03一所好的学校,
会全方面关注学生成长
如果去过天津,你一定会被一所古典英式建筑风格的校园所吸引。它占地共三万五千平方米,位于天津市中心的红桥区。不论从建筑风格,设施配备还是视觉审美各方面看,这座校园都能在第一时间为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天津惠灵顿学校。
天津惠灵顿是拥有160多年历史的英国惠灵顿公学的第一家海外合作学校,成立于2011年。学校结合中西方文化和教育之精髓,培养全面发展的、秉承惠灵顿价值观、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国际化人才。
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时间,一所学校也是如此。在天津惠灵顿校史档案中,第一本员工手册(2011年8月发布)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目标是,发扬惠灵顿公学办学之初的责任和精神,将“惠灵顿”的盛名带到中国落地并深耕,将学校办成中国一流的、激励人心的国际学校,与亚洲、欧洲、北美和其它地区顶尖学校比肩。在教育界建立卓越口碑,成为一所在世界舞台上具有影响力的学校。而打造一支有力和有效的领导团队并致力于不断改进和自我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长达十年的磨砺与沉淀,天津惠灵顿用一次次成就见证了创校之初坚定明晰的愿景,以及在教育求索之路上取得的成就。总结成功经验,都源于重要的一点:天津惠灵顿全方面关注学生成长。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优势
我们常说要鼓励孩子的“全面发展”,但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其实并不“冲突”,它是全面发展的一个补充与延伸。如何充分挖掘学生个性优势?杨洋以音乐剧为例,表示需要学校、学生、老师多方努力。
首先是学校要提供更多的机会。一位家长曾经对杨洋说,在他的孩子参与学校音乐剧之前,一直都听流行歌曲,家里也没有艺术氛围。直到《悲惨世界》那场演出结束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多么优秀。所以学校要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内容。
其次,孩子自身要对学习的内容具有热情。天津惠灵顿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这些音乐剧不一定是特长生就必须参加。所有的排练都是学生根据自身时间、兴趣自主选择参与与否。每次有新的活动时,音乐部楼道里会有一张排期表,学生之间相互提醒,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参与其中。每年学校排练出来的音乐剧都有很高的水准。学生也在不断的排练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最后,老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一个完整的音乐剧,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上百人,这牵扯了很多老师的精力。包括在排练过程中,哪一个时间段主角要来,哪一个时间段合唱要来,都需要老师精心的安排。在组织排练中,老师希望给更多学生表现的机会,需要面面俱到。
不止音乐剧,任何一个特长的培养都是同样的道理。没有画过画的人不知道自己可以报考油画专业,没有做过衣服的人,不知道自己未来可以成为设计师。所以杨洋说,“学校很多课程会给孩子更多的体验机会,这个经历是最丰富的财富。如果没有经历过,眼界尚未打开,就不可能有适合自己的选择”。
关注细节,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天津惠灵顿多方面入手,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性的工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校是按学院制来管理学生。这让不同年龄、不同国家的孩子混到一起,从而会让高年级的学生照顾低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以高年级为榜样。这也是促进国际化交流,增加多文化沟通的一种方式。其次,学校设有一个专门的系统my concern(我的担心)。任何老师观察到学生一些问题,都可以制止,或是把自己的担心填写到系统,相关人员会及时查看该系统并逐层去解决潜在问题。此外,学校有一个名为“safeguarding(校园安全)”的团队,专门解决学生安全和健康问题。这些团队成员的照片会被贴到学校所有公共场合,包括厕所。学校会反复向学生强调,“找到你信任的大人”。让学生遇到困境,敢于说出来,并及时被保护。
杨洋说,学校对于学生心理事件,要有高度敏感。哪怕是学生在朋友圈里负面的吐槽,也要探索问题背后的原因。“一定要保证孩子在一个安全快乐的环境中,拥有自信。因为每个孩子要想成长,必须觉得这个环境是安全的,让他可以自信去表达,不怕出错。”
不卷孩子卷家长
这种卷不是让家长更焦虑,而是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活动。在天津惠灵顿,特别倡导社群的理念。学校会和学生、家长以及家长的朋友,共同搭建一个社群,所以家校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近年,学校又做了一个小的创新,给每一位家长做了一个“家长护照”,这个护照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让家长做自我反思,比如“您为什么选择天津惠灵顿?您对于孩子在学校有哪些期待?您的亲子关系如何?请您用几个词来形容孩子”等等。
第二部分是一个清单,这个清单就是来检验家长是否已经和学校建立了很好的沟通渠道,比如“您是否和老师做过一对一的对话?您是否知道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学校的网站” 等等。
清单中还包括学校对家长的期待,就是希望他们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比如:您一定要参加一次学校的家长论坛,参加一次家长会,等等。与此同时,学校还让家长扫二维码来观看学校制作的关于教育话题的视频和文章,让家长们能够自我学习。
第三部分就是记录卡。家长每参加一次学校活动都会得到一个小的Sticker,上面有印章,印章会有相对应的积分,能够让孩子们去兑换他们的house point(学院积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原本学校认为只有幼儿园家长想参与这个活动,后来发现很多高中生学生的家长开完家长会也在排队领Sticker。
所以说学校的口号,不是让孩子卷起来,而是让家长卷起来。家长并非把学生放到学校就不闻不问,他们要更多的参与学校活动,增加对学校的了解,同时关注自我成长,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一支坚不可摧的团队
曾经天津日报的记者问过杨洋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让外教加班的?”
杨洋自豪地说,在全国范围内,天津惠灵顿这支包含几十名外教的师资团队,都是最敬业努力、最团结向上的队伍。有的外教夫妻二人都是学校老师,线上授课时,会有一位老师申请在学校授课,因为他们担心两个人同时在家,会影响网速,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有的老师,会担心即将到临的模考,所以在周末把学生叫到学校补课;两年前的疫情期间,有些在欧洲外教更是从他们的凌晨3点一直上课到上午9点钟,坚持一两个月。
这支优秀的团队,身处中国,也有一颗醒目的中国心。疫情期间,他们心怀感恩,对身处中国感到无比幸运。他们遵守防疫政策,理解工作人员的不易,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赠送锦旗,对专业人士的指导深表感谢。不添乱、不抱怨,相信中国、也热爱中国。
除此之外,学校非常重视员工的发展、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以此反馈团队每一位成员的付出。
杨洋说,一所学校是需要沉淀的。尤其在最初几年,学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都需要时间去磨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校要回归到最根本的问题:学生第一。只要是对学生真有益处,就值得克服困难去做。至于在过程中的取舍,要经历的磨难,最终都能解决。
04结语
采访杨洋的时候,正处于天津疫情突发、市民居家隔离的关键时期。线下教学全面转为线上、与各学部校长沟通、与家长沟通、对时下形势的预判、对持续居家隔离的预案等等问题纷至沓来,亟待解决。
杨洋说,从睁开眼就是开不完的会,数不清的难题需要她做决定。直击“烦恼”现场,杨洋并没有想象中的愁眉不展,相反她有条不紊、从容应对,言谈中透露着乐观。或许这便是杨洋,一帆风顺的生活没什么不好,但乘风破浪锤炼自我,不断获得成长与突破,才能彰显她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