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那个拉美国家的时候,她看到那边的小学生真的非常快乐。课业轻松简单,活动很多,德智体全面发展,孩子都喜欢上学。然后,这个国家虽然人少,但是也出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大批优秀人才。所以,一开始她还是相信这世界上还真有优秀的快乐教育模板的。
但是随着孩子年纪增大和接触见识的增多,她现在觉得最初所感受的那些,其实是表面现象。
因为在快乐教育之下的孩子大后,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有的孩子各方面都很出色,体育拔尖,成绩优秀,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你观察这些孩子的家庭,无一例外都有优秀的父母。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许在某个方面不错,但是全面发展的很少。
再进一步了解发现,原来这些优秀孩子的家庭,在课后都有刻意培养的。体育要好,需要训练;学习,则有更多课后学习时间(家长素质高,不一定都是补习班,形式可以很灵活);各种社会活动,演讲,选举...,家长也是花大时间陪孩子。这些都是要花时间的,所以这些孩子课后绝不会无头无脑的疯玩。
她还发现,那边一样有各种补习班,各种体育,特长训练班……都跟跟中国没有本质区别。
不同于国内的是,因为福利好,一个人长大路很多,普通人也活得好,压力小,所以很多家长也就没有“被迫”去做这些。
而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庭,因为站得高看得远,接触层面不一样,所以会在学校之外用各种门路帮助孩子,为孩子未来发展铺路。
而学校则以‘最低要求’教育孩子,教得很浅,练习很少,孩子当然快乐了。如果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学校是不管的,这是家长的事情!但如果家长自己不努力,那么孩子显然就只有最低水平。大多数孩子长大,算个2位数加法都不会。但是下来家长有刻意培养的,水平跟中国孩子差别并不大。甚至包括每天15分钟的家庭作业,有的家里根本就不做的。老师会因为家长监督孩子做了15分钟作业,感谢家长....
再加上学校在乎学生感受,不考试,不排名,开个家长会都是秘密的1对1,也不跟家长说你家孩子排名第几....所以很多的父母就在这种对孩子真实水平一无所知,无意识的状况下,带着良好感觉到了初中。(有时候我都在想,这种故意回避竞争的做法,是不是某种阴谋?)
这种差距可以多大呢?同一个班级里面,阅读理解方面,她家孩子是12岁水平,而最差的是6岁水平……但是都很快乐,甚至可以说最差的一批恰恰是最开心的一批。
然后,考试就来了。
然后,根据成绩分班了,然后区别对待了,老师有各种活动机会推荐权利,有钱的家长就直接送私立了……
留下一群快乐教育出来的成绩一塌糊涂的孩子,还没搞明白到底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一夜之间”小伙伴们比自己强这么多?
最后这位朋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真正的快乐教育,是不让孩子做无用功,吃没必要的苦,是让全面发展,不光看成绩。
最后她说,努力学习,刻苦读书还是必须要的,而体育和特长,社会活动这些,是学习的补偿和休息,孩子喜欢的话,可以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