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苗教育集团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中西合璧,文化融合——2021中国国际教育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高净值人群子女教育理念趋于成熟和理性,最看重的是“健全的人格/教养”,其次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拓视野、增广见闻”。此外,除“美英加澳”传统四大留学国家,其他欧洲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也在选择范围内,呈现出多元化的留学趋势。
青苗教育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施华表示,伴随着当今世界教育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中国高净值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多元需求也愈加强烈,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另外,伴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让子女在拓展国际视野的同时拥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也逐渐成为更多家庭对于国际教育的刚需和期待。
据悉,此次调研是在2021年5—7月期间对600余位家庭总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典型高净值人群代表开展了一对一专项问卷访问形式的定量研究,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一类是子女正在或计划接受国际教育的人群(家长群体),一类是本人拥有国际教育经历的人群。受访者平均家庭总资产3400万元。平均年龄36岁。49%来自中国一线城市,51%来自二三线城市。男性占35%,女性占65%。40%是企业中层领导,27%是企业高管,18%是企业主。37%来自民营/私营企业,36%来自外资/合资企业,20%来自国企/国有控股企业。
中国高净值家庭的国际教育需求日益多元化
在世界越来越扁平化的今天,中国高净值家庭子女教育选择日益多元化,国际教育已然进入高净值人群的视野。胡润百富调研数据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希望子女在接受国际教育后,成为独立思维者(71%),责任担当者(67%),及问题解决者(53%)。
对于选择国际教育的目的,以拓展国际视野(69%)和丰富人生阅历(64%)为主,其次是有利于未来职业规划(51%)、提升外语能力(51%)和学习海外新知(45%)等。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家长对子女出国留学的热情仍然很高,但低龄留学热降温,高中阶段出国留学的意愿下降五成,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比例41%是上一年的8倍,上升到过去5年来最高,平均21岁出国留学,比上一年高出3岁。”
上海阿德科特学校总校长李远指出,疫情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家长开始认为把孩子送出国留学的时机不宜过早,因此倾向推迟孩子出国留学的计划,希望孩子先在国内把高中学业完成之后再出国。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的《2021美国门户开放报告》,尽管中国是美国最大国际生来源国,占比35%,但在美中国留学生数量和在美就读国际生数量一样都下降了15%。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留学家庭的选择逐渐多元化,受访留学专家表示,多国连申成为留学申请新趋势。前往小众留学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人数未来或将更多,也能满足国内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
新东方前途出国欧亚留学的专家表示,疫情对于留学选择影响较大。如东南亚留学国家及中国港澳地区对疫情管控较好,因此留学需求变化不大。而欧洲的影响相对比较大,比如西班牙、意大利作为疫情重灾区,数据上有一定下降。
调查数据显示,国家文化(43%)、留学生政策(43%)和国家综合实力(41%)也被较多家长考虑。此外,心仪的名校(37%)、未来就业的认可度(36%)、语言环境(32%)也是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的主要考虑因素。
对于家长群体而言,商学(28%)是最青睐的大学/研究生专业,其次是艺术/设计类(16%),医学(13%)排在第三。而对于有国际教育经历的人群而言,最青睐的大学/研究生专业前三名分别是商学(24%)、理学(15%)和工程学(14%)。
该专家表示,根据经验,不同国家的专业偏好上非常明显,比如意大利,选择艺术类相关专业的占比超过60%;而西班牙,选择酒店旅游文化相关专业的比例最高;德国,选择工程类专业比例明显;到瑞士学习酒店管理的比例最高;而中国香港地区学习商科金融类的学生比例非常大。
此外,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子女教育规划中,子女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五分之一。低龄阶段(小学和中学)平均每年支出预算30万元,大学阶段40万元,研究生阶段42万元。六成留学生的花费与预期相同,三成留学生花费超出预期。娱乐活动(55%)是过半学生花费超预算的主要来源,其次才是医疗(48%)、租房(45%)、伙食(41%)等基本需求。
选择国内国际化学校成为新趋势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不断增加,选择国内国际化学校成为新趋势。截至2020年6月,中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2,282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共1,196个。中国具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10所,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21家。比如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国际教育专家认为,中外联合办学的模式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等于为选择国际教育路线的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升学渠道。
胡润指出:“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不断增加,选择国内国际化学校成为新趋势。而选择在国内接受国际教育的主要原因包括安全、语言环境适应以及中国文化归属感等。”
根据《2020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获认证的国际学校总数为907所,其中包括民办国际学校535所,公立学校国际部(班)259所。2020年国际学校在校生规模为61万人,其中民办国际学校在校生占比75%,外籍子女学校占比17%。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13所。10年来,国际学校的数量保持增长的同时,增速开始放缓,2020年增速同比降至5%。
对于中国的国际学校发展,上海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Billie Leong表示:“中国国际学校未来的前途很光明,即使一线城市可能已经饱和,但二线城市的需求仍然很大。而且现在的家长对于国际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中外联合办学的模式在新加坡很多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我认为得在中国这种模式还有很大的空间,等于开拓了一个新的升学渠道。”
在选择国际学校时,高净值人群看重的因素比较综合,包括学校优质的师资团队(52%)、国际化的资源整合能力(41%)、丰富的课程体系(35%)、中西兼融的教学理念(34%)、硬件设施(24%)以及学校过往的升学成绩(21%)等。师资团队包括外籍教师的配比、学历、资质等,也包括生活、后勤老师的配备等。
在多元课程的类别中,重视自然研学课程(53%)的家长最多,其次是美育教育(37%)和体育课程(10%)。在研学课程上,生物资源知识(38%)相对更受家长欢迎,民族历史文化知识(32%)其次,生态环保知识(29%)第三。在美育教育上,艺术(32%)和设计类项目(27%)最受家长青睐,其次是音乐(19%)和美术(16%)。在体育课程上,球类运动较受家长青睐。其中,网球(25%)和篮球(25%)最受青睐,其次是棒球(17%)和高尔夫(17%)。
Billie Leong认为,国际教育不仅提供单一国家的课程,也能学习不同国家的课程、观点和内容,提供了中西融合的学习机会。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民俗风情,有助于建立国际化的人脉关系,对将来出国可能会面对的挑战做好准备。此外,培养学生全球化的视野、建立全球化的思维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为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做了非常关键的准备。
走得出、回得来的国际化教育
从宏观环境来看,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中国高净值家庭人数越来越多,家庭对于子女优质国际化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未来国际教育需求的增长会逐渐从一线城市转移至二三线城市。其次,虽然当前国际教育市场的发展增速放缓,但未来行业竞争的加剧有助于推动行业自身的不断进步。
调研数据显示,九成国际学校的家长对国际教育的发展保持信心。超七成国际学校家长认为中国国际学校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在认为需求将持续增长的比例上,三线城市大于二线城市大于一线城市,其中三线城市的比例高达91%。
报告显示,从国际教育的内容形式上看,中西融合将是未来主要趋势。中西融合的过程是将本土教育和国际教育两者优势融合的过程。具体而言,中西融合包括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外方教师的融合、中国课程与外国课程的融合、中外方教育教学方式的融合。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70万人,同比增长6.3%,留学归国人数58万人,同比增长12%,留学归国趋势愈发明显。本次受访的有国际教育经历的人群中,超过九成计划回国发展或已经在国内发展。究其原因,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较好(59%)成回国发展首要理由。国内创业环境良好(56%)排第二。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52%)及国内人才政策吸引(51%)也是过半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的主要原因。
而从留学生的归国就业情况来看,留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匹配度较高,其中23%非常匹配,63%匹配度较好。留学经历为留学生的回国发展带来较大优势。60%的留学生认为国际视野是他们的最大优势。语言沟通能力(53%)、具备国际合作优势(52%)及社交能力强(50%)也被超过半数的受访留学生认为是回国发展的优势。
IDP教育集团留学市场总监许小会表示,留学生回国在当前已是比较确定的趋势,所以回国就业的学生比例将继续走高。这些学生具备国际视野,语言能力及相应的工作经验会有优势。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留学生需要提升环境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