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国际学校教育网|会员中心|保存桌面
学校简介
校徽
拔萃男书院(IB课程)
2022HKPEP中国最具教育竞争力国际学校100强榜单第15
所在地区:香港    地址:九龙何文田亚皆老街131  学校地图
电话:
网址:http://www.dbs.edu.hk
http://www.goodschool.world/index.php?homepage=dbsedu
概览

 

拔萃男书院(Diocesan Boys' School,DBS)是基督教香港圣公会东九龙教区所设办的一所学校,成立于1869年,设有中学部以及小学部(2004年建成,全称为拔萃男书院附属小学),为香港补助学校议会22所补助学校之一。地址位于九龙何文田亚皆老街,是一所全日制只收男生的学校。香港不少官商、文化名人皆于此毕业,学生在公开考试中成绩非凡,在体育、学业及音乐比赛中均成绩骄人,是一所传统名校。

办学宗旨
国际教育
校长:
学校类别:外籍私立
学制:IB国际文凭证书课程
学生性别:男
师生比例:1:9.8
创校年份:1869
办学团体:
学校面积:
学校师资
教师人数:
师资力量:  
教师学历及专业教育文凭:  
教师年资:  
班级规模
学生人数
招生信息
报名日期:
招生对象:   初中
课程设置:  
拔萃男书院作为香港的一所本地中学,过往一直跟随香港政府政策沿用英制的三二二三学制,提供三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预科合共七年的中学教育。直到2004年,学校小学部正式开办,另外提供六年的小学课程。
而随著香港政府推行教育改革,中学部在2009/2010学年在中四级开始逐步落实三三四学制,转为提供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合共六年的中学教育。新学制的班别即将采用「Grade」的英文称呼,有别於旧制中学的「Form」(中一至中五)及「Lower/Upper 6」(中六及中七),而中学班级的称呼也将延续小学的序数,因此新制中一至中六的英文名称将为「Grade 7 - Grade 12」。
与此同时,校方筹备而久的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亦将与新高中课程同步实施,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为期两年,相等於新高中中五及中六两级,但课程则受国际文凭组织而非香港政府教育局组织及管理。 校方期望此课程能为同学提供本地课程外的另一选择。
因应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只是为期两年,校方对修读课程的学生提供一个相等於中四级的一年制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衔接课程,以协助同学适应国际文凭课程以论文及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拔萃男书院是香港少数提供法语课程的本地中学之一。无论修读本地课程还是国际文凭课程,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中文或法语作为英语以外的学习语言。
以下为2011年至2012年年度全校各班级资料:
小学课程
小一(Grade 1):G1D、G1P、G1S、G1M、G1J
小二(Grade 2):G2D、G2P、G2S、G2M、G2J
小三(Grade 3):G3D、G3P、G3S、G3M、G3J
小四(Grade 4):G4D、G4P、G4S、G4M、G4J
小五(Grade 5):G5D、G5P、G5S、G5M、G5J
小六(Grade 6):G6D、G6P、G6S、G6M、G6J
初中课程
中一(Grade 7):G7D、G7P、G7S、G7M、G7J、G7T、(G7X)、(G7R1)、(G7R2)
中二(Grade 8):G8D、G8P、G8S、G8M、G8J、G8T、(G8X)、(G8R1)、(G8R2)
中三(Grade 9):G9D、G9P、G9S、G9M、G9J、G9T、(G9X)、(G9R1)、(G9R2)
拔萃男书院的初中班级采用「拔尖补底」的模式进行分班,在每年的全级考试中,排名最高的50%学生将被编入D、P、S三班;而馀下的学生将被随即编入M、J、T三班。在排名最高的50%学生当中,英语成绩较佳的三分一学生将被编入D班,中文成绩较佳的三分一学生将被编入S班,而数学成绩较佳的三分一学生则将被编入P班。
此外,在中文、英文、数学三科中,校方同时设有抽离式的小组班别,即X、R1及R2班,以落实小班教学的方式,促进教学效能。每科全级排名最佳的16名学生在修读该科目时将获编配至X班,而每科全级排名较低的32名学生,在修读该科目时,则被编配至R1及R2班。
三三四学制高中课程
中四(Grade 10):G10D、G10P、G10S、G10M、G10J、G10T
中五(Grade 11):G11D、G11P、G11S、G11M、G11J、G11T
中六(Grade 12):G12D、G12P、G12S、G12M、G12J、G12T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衔接课程(Pre-IB)
中四(Grade 10):G10G、G10L、G10Z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
中五(Grade 11):G11G、G11L
中六(Grade 12):G12G(G12IB2)

三二二三学制预科课程(将於2012/2013学年起取消) 中七(Upper 6):U6A、U6B、U6C、U6Dd takes place over two years with final examinations in each subject. Student's work is 

2-3岁幼儿服务:  
国籍要求: 无要求
入学资格:   英语、数学、语文、认知
面试形式:   英语口试
入学考试科目:   英语、数学、语文、认知
授课形式: 英语教学
学费区间:   50000万港币
是否寄宿:  
校车服务:  
学校设施

 在主楼南座外面,一如传统英式的建筑,正门外设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学生统称该处为小草地,以便与大草地(Field)区分。小草地过往纯粹供学生休憩之用,多为中文朗诵比赛练习地方,但於2011年适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校方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捐款,在小草地竖立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以纪念孙中山先生曾在该校就读的历史。铜像已於2011年10月19日揭幕。

主楼(Main Building)
主楼建於1924年,布局呈「王」字型(正门外的回旋处为王字上的一点,整体设计呈「主」字型)、分为南座、中座及北座,以2条长走廊串连,其中每座可再细分为东中西三翼,整座主楼的最高点是中座的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美术室(Upper Room)。主楼於英国殖民时代兴建,设计上虽以英式建筑为蓝本,如极具传统风格的礼堂前厅和英式大宅门前必备的回旋处和门廊;但在布局上亦充份体现了中国的建筑特色,例如呈座北向南的格局,以及原先在中座和北座之间出现的中庭。现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的主楼,在千禧建筑群落成前一直以地下为特别室、一楼为课室、二楼为宿舍的楼层分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主楼在1924年落成时因资金不足,因此只设地下和一楼,而二楼的楼面是在1929年才加建而成的。因此,若从主楼正门向上望,不难发现一二楼之间的支柱有明显的接驳痕迹。
而在日占时期,整个校园被徵用作日军的军事医院,主楼就成为了医院的主要建筑。在香港重光後,校方就在主楼礼堂前厅的墙上设立了一个纪念碑,悼念因日军侵华而牺牲的学生。
主楼主要用作学校的一般教学、学生餐饮与行政工作,内部设施及楼层分布如下:
南座
东翼
中翼
西翼
地面
校园办事处、戏剧室、国乐室
校工室
学校小圣堂、童军室
1楼
一号及二号教员室、会面室
学校正门、礼堂前厅、校务处、职业辅导处、校牧办公室、训导组会面室
课室30-33(G11D、G11P、五号及六号特别室(SR5、6))
2楼
一号及二号电脑室、社工室、语言阁、收生事务办公室、校务资源办公室
校长室、财务总监办公室、拔萃男书院旧生会办公室
升学辅导中心、十二号特别室(SR12A/B)
阁楼
/
拔萃男书院家长教师会有限公司办公室
/
南座与中座之间
东翼
中翼
西翼
地面
停车场
有盖操场、十号特别室(SR10A/B/C)
小池塘花园(俗称「龟池」,值得一提的是,「龟池」并没有养龟,只有锦鲤数尾。)
1楼
/
礼堂
/
2楼
/
礼堂上层楼座、礼堂灯光及音响控制室
/
中座
东翼
中翼
西翼
地面
小卖部
洗手间
设计与工艺工场
1楼
课室15-18(G10S、G10M、G10J、G10T)
礼堂後台、领袖生办公室、音乐部储物室、校刊编辑室
课室10-13(G11S、G11M、G11J、G11T)
2楼
住校教师宿舍
宿舍浴室
课室36-37(三号及四号特别室(SR3,4)) 、住校教师宿舍
阁楼
/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美术室(Upper Room)
/
中座与北座之间
东翼
中翼
西翼
地面
停车场
学生饭堂(俗称为「红砖屋」)
宿生饭堂(2009年落成,2011年扩建、俗称为「玻璃屋」)
北座
东翼
中翼
西翼
地面
音乐室、法语室
学生饭堂、教师饭堂
饭堂中央厨房、校史馆
1楼
课室7-9(G7T、G10D、G10P)
课室4-6(G7S、G7M、G7J)
课室1-3(G9D、G7D、G7P)
2楼
校长宿舍
住校教师宿舍
住校教师宿舍
旧体育馆(Gymnasium)/音乐厅大楼(Auditorium) 旧体育馆/音乐厅大楼的部分位於主楼南座和中座的东面,包括建於1951年的旧体育馆和附属设施,以及一个供学生和宿生闲暇时联谊使用的小型烧烤场。旧体育馆除建有体育馆及更衣室的主要设施外,後期还建有地理室、美术室、临时教室及校园办事处。直至2008年,位於李德义大楼的新体育馆正式落成,除了烧烤场之外,旧体育馆连同所有设施随即拆卸。由於过往旧体育馆常用作校内考试试场之用,让学生回忆甚深,加上校方在决定拆卸旧体育馆的过程中未有充分咨询学生,拆卸行动曾惹来众多旧生及学生批评。另一方面,在旧体育馆面向主楼的一面入口,入口上悬挂的校徽是独一无二的,也写上了校训:道成肉身。此校徽最後在拆卸行动下被校方保留,存放在邻近的烧烤场内。 旧体育馆原址正重建为音乐厅大楼,其主要设施包括一个800座位的演奏厅、学校乐团排练室及用作戏剧表演的黑盒剧场,重建项目已於2012年1月中完成,并在2012年1月13日学校毕业典礼时低调地对外开放。校方於大楼开幕後把大楼列为禁区,几场试听也只安排低年级学生参加,引起不少高年级学生不满。
音乐厅大楼的内部设施如下:
音乐厅大楼
设施
地下
音乐厅入口大厅、五角剧场、休憩区域、桌球室、贵宾服装间
阁楼
音乐排练室1(半月形)、音乐排练室2(矩形)、音乐厅大楼办公室
1楼
演奏厅、演奏厅後台
2楼
演奏厅、视听控制室、紧急出口
新翼(New Wing)
新翼在上世纪60年代建成,主要因为原有设施不敷应用,以及教育当局推行科学普及教育而兴建。由於70年代该校仍然属於津贴学校,新翼的建筑由政府负责,因此新翼的建筑风格与外间同时代的学校建筑非常类似。新翼大楼的布局呈C字型,其中北座与新新翼及主楼南座西翼连接。现新翼设施及楼层分布如下:
新翼
北翼 (东接主楼南座西翼、西接新新翼。受地形所限,不设地下)
中翼
南翼
1楼
一号及二号综合科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小型高尔夫球场
自修室、九号特别室(SR9)、洗手间
演讲厅/十一号特别室(SR11A/B)、图书馆、学生议会办公室、储物室、大草地更衣室
2楼
课室23-29(G9T、G8D、G8P、G8S、G8M、G8J、G8T)
一号语言实验室、二号多媒体学习中心
住校教师宿舍
新翼三部分的布局呈C字型、中间围绕一小草地,该地为学校每年各班别照片拍摄地点
新新翼(New New Wing)
新新翼建筑背景与新翼一样,同样是由於班级扩充及推行科学普及化而由政府负责兴建。事实上,新新翼及新翼其实属同一扩建计划,只不过是由於落成时间有差异,因而被称为新新翼,意指「新的新翼」,以便与较早落成的新翼区分。新新翼现有的设施及楼层分布如下:
 
新新翼(南接新翼北翼、北接蔡明山夫人教学楼特别室翼)
地面
七号及八号特别室(SR7/SR8)、一号多媒体学习中心、校园保安办公室、通道前往中央篮球场
1楼
化学实验室、一号物理实验室
2楼
课室19-22(G9P、G9S、G9M、G9J)
顶楼
楼顶花园(Roof Garden)
在新翼与蔡明山夫人教学楼之间,设有一中央篮球场。
另在新翼与新新翼之间,与新翼与蔡明山夫人教学楼交界处之间,设有一条绕过新新翼大楼、直通大草地的小路,由於该地为学校园艺种植场,因而被称为「花王路」,闲人不得擅进。蔡明山夫人教学楼(Mrs. Tsai Ming Sang Building) 蔡明山夫人教学楼原称校园改善计划大楼(School Improvement Programme/SIP Building),於2005年9月落成启用,直至2007年校方得蔡明山夫人捐款一千万港元而改为现称。大楼原址为学校网球场,後建成由2层的教学翼(课室38-47)及3层高的特别室翼组成的「L」形布局大楼,分别连接新新翼及主楼北座西翼。本大楼亦是千禧建筑群中第二幢落成的大楼(第一幢落成的是小学部大楼),设计上强调透明与开放。本大楼的教室一般编配予高年级的学生,大楼主要设施及楼层分布如下:
   

学生支援措施

 

学校荣誉奖项

 

艺术/美术/音乐成绩

 

运动成绩

 

大学录取与学业成就

 

校园生活

 音乐

每年拔萃男书院各合唱团及乐团皆於香港校际音乐节取得卓越的成绩,当中高级组的男声及与拔萃女书院组成的混声合唱团更连续多年获得香港校际音乐节的最佳合唱团之奖项,成为香港政府指定合唱团之一。拔萃合唱团过往多次为政府的官式活动演出,当中包括在香港回归纪念日和中国国庆日升旗典礼中领唱国歌、以及於2008年北京奥运香港区火炬传递仪式中领唱主题曲《We are ready》等。拔萃男书院男声合唱团亦曾於2009年获邀前往北京国家大剧院参与其《八月合唱节》的专场演出。此外,拔萃男书院的合唱团每年亦会远赴世界各地,参加国际比赛,包括世界合唱比赛、德国布拉姆斯合唱节等,并在多个组别取得世界冠军的佳绩。
拔萃男书院拔萃男书院
拔萃男书院合唱团的是全球最佳的男声合唱团[1],而合唱团的全球总排名则为第11位。[2]至於拔萃男书院及拔萃女书院组成的混声合唱团的世界排名(儿童及青少年组别)为第6名,全球总排名则与男声合唱团同时并列於第11位。
公民及德育教育
在2010年5月24日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黄静文太平绅士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与拔萃男书院学生进行交流。除了向学生介绍政府在2010年4月推出的《二零一二年行政长官及立法会产生办法建议方案》外,黄静文亦参与了一场生动的问答环节,回应学生及教师的提问。黄静文获邀到访,希望可以加强学生对香港政制发展的理解及聆听他们的意见[3]。




0条  相关评论